
11月4日,2025硬技术创新大会暨光子产业峰会在西安召开。会议围绕“AI+光学”主题,深度链接光电技术与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全面展示技术突破和落地场景成果,走在全球光子产业聚集前沿。作为陕西省、西安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光电子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陕西光电领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光电领研”)近日迎来成立十周年。早在2015年,我国光子产业就陷入了“创新岛”困境:大学实验室的成果难以落地,中小企业的百元高投入受阻。耗资数百万元建设生产线。初创阶段,企业普遍面临四大痛点:“建不了生产线、无法证明产品、更谈不上产能、市场风险高”。一些拥有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甚至陷入了“等待被解雇”的尴尬境地。近10年来,我国光子产业快速增长,西安等一批“光子重镇”出现在产业版图上。陕西光电领导研究院作为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集微网对话总院院长杨军红,探寻10年转型背后的产业往事。生态革命:“1+n”柔性工程平台模式优势显着。从显示到数据通信,从智能终端到超级计算……就像电子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光子技术赋能人类,极大影响通信、芯片、计算、存储、显示等各个重要领域。光电子产业作为高端制造的主要核心和未来整个信息产业的基础,正在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2015年秋,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陕西省科技厅、西安高新区、西科控股、中国科星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一个对光电子行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服务平台。这里是光电领先研究院。杨军红表示,光电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就以解决我国光电产业的“卡脖子”问题为己任。早期,光电中试院按照市场化运作并为相关初创企业提供无尘室租赁、工厂供应、一步代工工艺、设备共享等“交钥匙”光电芯片研发技术服务支持。作为国内致力于光电芯片产业的试点平台,光电领先研究院在国内率先提出“1+N”柔性板模型工程形式,整合资源,打造光电产业生态圈。 “1”主工艺平台,即致力于6英寸复合光电芯片平台和8英寸硅光平台,致力于硅基和硅基器件的开发工艺,并提供光芯片工艺技术服务。平台80%资源用于中小企业中试流片和产业化支持,加速产品上市; 20%资源支持innova的研发和中试积极的项目。 “N”个工艺平台,即基于客户及甲方相关资源开发工艺平台(如磷化铟探测器、砷化镓频器等)。通过设备共享、技术授权、联合定制研发等方式,可以减少企业和平台的前期投入,加速技术差异化和产品升级。 2021年,陕西省将光电子产业纳入全省主产业链,提出“追光计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作为“追光工程”的主要平台,光电领先研究院投资5亿元研发“6英寸化合物工程创新平台(2023年3月正式上线)”。目前,该平台已具备砷化镓光刻、刻蚀、薄膜制备等核心工艺能力(GAAs)光电芯片材料,并已完成十余款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Silicon Lens、IPD(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产品PDK(设计工艺套件、设计工艺KIT)的发布。 2023年11月,陕西省发布“追光计划”2.0版本“跳跃行动”。 “跨越行动”以“跃”、“升级”、“增”、“扩”为主要升级,再次助力陕西光子产业快速发展。 “Leap”意为跨越,将打造光子学领域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 “升级”就是升级,将4英寸研发线和6英寸中试线升级为8-12英寸量产平台; “增”即倍增,将形成集团百亿级光子产业基金; “扩张”是扩张的意思,这将创建一个“曲率引擎”光子聚集区域。此时,以光电领先研究院为载体“升级”,将在2024年对现有平台进行全面升级:一方面,在现有复合平台的基础上,投资2.2亿元,新增核心设备20余台(套),打造芯片级工艺平台;另一方面,投资7.5亿元建设“8英寸先进硅光子集成技术创新平台”,新增核心设备60余台(套),研发130纳米光子工艺技术。 “光电子领先研究院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2019年,杨军宏从北京来到领先研究院,谈起往事,他感慨万千:“当时西安的光电子产业还没有未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平台、B轮融资都非常困难。直到现在,西安光机电研究院中科院芯科通过西科控股直接持有光电龙头所41.19%的股权。为主要发起人及控股股东。双方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深厚而密切的关系。 硬核支撑:从中试线到“产业磁场””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光子产业创新主体在起步阶段长期面临四大痛点。光电领先研究院在突破光子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市场化断点和产业化堵点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帮助加速光子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的生产质量,制定了“四步走”的发展战略:从4-6英寸公共服务开始。从副公共平台,到先进光子器件创新平台,再到异构异构集成工艺集成平台,最终形成国内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硅光子+异构集成”光电子集成产业先导平台。其中:4-6英寸光电芯片公共服务平台总投资超过3亿元,可降低企业初期研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50%以上。已吸引50余家企业入驻; 6英寸化合物先进光子器件中试平台总投资近8亿元,致力于砷化镓(GAAs)等化合物光电芯片的研发和中试服务,目前为50余家客户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 8英寸先进硅光子集成技术平台总投资7.5亿元,将于2023年底开工建设。截止2025年9月底,所有场地和硬件设施已完成建设,目前正在推进调试和工艺开发过程。该线路(无源产品)于10月底正式开通。预计2026年完成主动产品开发,包括高性能调制器、探测器等关键器件,可应用于人工智能、光通信、光计算、智能驾驶、低空飞行、医疗健康等领域。杨军红介绍,集微网:“硅光子平台接入后,将为国内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各类光电及硅光子芯片研发及试点服务,为光子产业做大做强链条提供有力支撑,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效应是,光电领先研究院作为光子芯片中试平台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是连接光子技术从实验室创新到产业化应用的“桥梁”和“微创新加速器”,旨在解决光子芯片领域特有的技术挑战和产业化瓶颈。经过10年的努力,光电领先研究院已“点亮”了百余盏灯。陕西光电中试院为处于发展初期的光电企业提供“追光追梦”的得力伙伴。唐晶量子创始人龚平的创业经历颇具代表性——2018年3月,唐晶量子UM依靠光电中试院提供的600平米洁净空间、工厂设备等技术支持,仅用了5个月就完成了从建立MOCVD生产线到生产样品的过程。 2023年5月,牵头院依托6英寸复合平台,为唐晶量子提供专业的外延快速测试验证服务及其他工艺定制服务,共计300余项服务!目前,唐晶量子6英寸VCSEL外延片国内领先,激光雷达VCSEL市场份额已超过60%。产业链的另一端,政策资金、市场空间、高校人才、半导体设备……光电领先研究院不遗余力地将这些资源嫁接到光子产业上。业界回应:十年追光,我们终于看到了曙光。 “光电领先研究院的工作我不仅满足当前行业需求,还实现汽车布局、规制水平的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平台、硅光子有源集成工艺集成、异质异质集成工艺平台等正在建设中;同时,牵头所调动大量资源支持企业,快速响应、快速到达。 ”杨军红说。过去10年,我国光电子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这次产业升级,不仅相关企业开发了光电芯片及配套设施450余套,总价值约11亿元,包括高精度光刻机、等离子刻蚀机、薄膜沉积系统等。近三年来,领导院承担了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担项目并独立开展数十项研发活动,涉及光电产业核心领域。制造商产业空间的平台和国家水平;第四次技术革命和第六次康波周期。 “不久前,中国科技之星创始合伙人米雷在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标准;光电领先研究院已悄然绘制:2026年完成异构集成平台建设,计划到2028年形成“化合物+硅光子+集成”三大核心能力,到2030年打造全球领先的光电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我们的目标是使国内光电企业不再担心中试,不再受“卡脖子”的限制。 ”杨军红的话让我心领神会。回望过去10年,成长轨迹光电领军机构从构思到国家平台层面的建设,是我国光电产业不断成长的生动例证。展望未来,光电领军机构将继续收购光电产业,逐步扩大围绕半导体平台、光电平台、异构集成平台的能力建设,积极打造区域光电技术领先的创新中心。参与光子创新技术和创业项目,助力光子产业发展,为打造光子领域世界创新生态系统而不懈努力。 “经过十年的追光,你终于看到了光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代理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