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年轻科学家中,59.83%分布在中国和美国。其中,中国占比高达42.72%。该数据来自《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青年科学家分布与流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编制,10月25日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发布。按照统计标准,青年科学家的定义是45岁及以上。 《报告》以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期刊和会议论文为主要数据来源,结合论文作者的教育背景、科研成果和简历信息,筛选了126248名青年科学家的有效样本,并研究了其地域分布和特征。科研活动的跨国流动特征。 《报告》发现,根据作者出版机构的最新统计,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126248名青年科学家分布在133个国家或地区,但主要集中在少数科研强国。前10名国家或地区占样本总数的83.74%。这10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青年科学家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分布。来源:《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青年科学家分布与流动研究报告》 基于青年科学家发表学术论文的机构变化,《报告》进一步观察了人才跨国流动的特征。数据显示,单位从净流入来看,美国位居第一,其次是英国,位居第二,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也位居净流入之前。印度、伊朗等国家出现了明显的人才净流出,意大利、法国、韩国、日本、中国等一些传统科技强国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净流出。研究还发现,中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之间存在大规模的双向流动。 2025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全球早期职业青年科学家成长与发展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也同时发布。共有来自欧洲、亚太、非洲等地区的3065名科学家填写了调查问卷,其中84.51%来自中国(含港澳台)。此外,88.74%的受访者年龄在45岁以下,其中54.71%的受访者年龄在20岁以下。35、受访者的研究领域涵盖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信息计算机科学、物理科学等。《调查》发现,在职业动机选择方面,中国受访者侧重于“获得稳定、受人尊重的工作”,而国外受访者则侧重于“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进步”。此次“调查”重点揭示了年轻科学家在职业成长中面临的压力,包括早期经费不足、行政任务的挤压、短期评审的压力、对薪资和职业稳定性的担忧等。例如,近70%的受访者表示缺乏资金;近 70% 的早期职业科学家面临时间分配挑战,例如过多的非科学研究任务。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董事长陆朝阳指出,这些问题直接指向分配不公平年轻科学家在职业生涯早期面临着资源匮乏、科研自主权有限、薪资回报低等问题。陆朝阳表示,详细调查报告将转发有关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和沟通。他希望报告能够引发社会各界对全球青年科学家成长和发展环境的持续关注和讨论。采访与写作:南都n视频记者 浙江温州 杨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